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科普动态

【湖北日报】正式公布!顺利提取!

发表日期:2022-12-26来源:放大 缩小

  继1989年、1990年在学堂梁子遗址发现两具距今10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之后,湖北发现第三具完整“郧县人”头骨化石(详情点击)。12月26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正式公布,经团队数月奋战,备受瞩目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被顺利提取,离土出舱,已进入修复和研究环节。 

  此前,12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2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2022年度国际十大考古新闻,“中国湖北发现100万年前郧县人头骨化石”入选2022国际十大考古新闻。 

  今年12月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十堰市郧阳区学堂梁子遗址发掘现场看到,一千多平方米的温湿可控、功能完备的考古方舱内,相关防护和安全措施准备就绪。上午9时,项目负责人陆成秋带领团队正式开展提取工作。“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周边伴生大量动物化石,在极狭小的空间内,考古队员借助探照灯、内窥镜,利用风刻笔,一点点剔除头骨化石底部附着的胶结物。约20分钟后,最后的分离工作结束,陆成秋在团队协助下,小心翼翼地将头骨化石提取出土,稳稳地放入特制的保险箱妥善存放,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抱着沉甸甸的,比预想的要重,估计有60多斤吧。”陆成秋激动地说,为了这一刻,团队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在4平方米的操作区勤恳工作了半年多。

  陆成秋介绍,2022年5月18日,“郧县人”3号头骨在学堂梁子遗址新一轮发掘中破土露面。国家文物局、湖北省各级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等学术机构对这一重大发现高度重视,学堂梁子遗址考古队迅速聚集行业顶尖专家组成多学科考古发掘研究团队,制定了“郧县人”3号头骨发掘和研究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并获批准。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努力,快速、创新性地建成我省首个设施齐全的考古方舱,确保“郧县人”3号头骨的现场发掘与提取工作在安全和充分科技保障下进行。依托先进的实验室考古和科技手段支撑,考古队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精耕细作,不断将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从堆积物和胶结致密的钙质结核体中剥离,使百万年尘封土裹的远古人类遗珍逐渐显露、凸现。围绕人类化石和其他遗存,考古队还系统采集了1400多份用于年代、环境、埋藏和残留物分析的沉积样品,对发掘全过程做了高清录像,先后拍摄20多万张照片,进行20多次高精度高清晰的三维建模。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称,顺利提取出土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经必要的修复,去除多余的围岩、胶结物并将粘附在人类化石上的其他动物的骨骼碎块剥离后,这具珍贵的古人类头骨将在周密的安保条件下被运送至位于北京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利用该所国际领先的高精度CT技术做断层扫描、数据提取与形态重建,做进一步观测和研究。 

  按照既定计划,考古团队未来将对“郧县人”3号头骨的形态、结构、年龄、性别与埋藏情况做精细研究,对伴生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做系统观测,分析“郧县人”的体质特征、演化地位及其文化与技术特点和适应生存方式,并在多个实验室内对各类样品开展遗址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埋藏学的综合研究,破译远古人类起源与演化谜团,讲好百万年人类史故事。 

 

  

【延伸阅读】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东方人类的故乡” 

  ——访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 

  从1989年、1990年“郧县人”1号、2号头骨发现,到“郧县人”3号头骨发掘、提取,每一次“郧县人”惊艳亮相都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郧县人”及位于湖北十堰的学堂梁子遗址到底有何重要价值?12月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提取现场,采访了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

  直立人阶段对现代人影响很大 

  古人类学家一般认为,在人类漫长的演化之路上,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等阶段。郧县人和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都属于直立人,会制作和使用石器,有了简单分工,有的学会了用火。

  直立人有些什么特征?这一演化阶段对我们现代人有何影响?高星介绍,相较于前面的能人阶段,直立人的体质、形态、行为和社会性,都有了很大进步。考古发现表明,直立人能从石头上打下大石片再加工,能加工出具有对称性的手斧,不仅更精美,也更锋利,效用更好。一些遗址还发现了直立人用火证据。包括“郧县人”在内的直立人,已能大量主动狩猎,有能力选择体型较大、强壮的食草动物进行捕杀,从而为族群补充肉类营养。

  1990年至2022年,学堂梁子遗址先后开展了多次考古发掘,除出土三具古人类头骨化石,还出土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和2000多件石制品。与3号头骨伴生的,就有象类、鹿类、牛类等大量动物化石。出土砍砸器、刮削器等,则可能与获取植物资源、狩猎并餐食动物有关。“狩猎及饮食方式的变化,使得直立人变得更高大,脑量也有了质的飞跃。”高星说。

  高星认为,直立人是古人类演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对我们现代人影响非常大。现代人体质特点的形成,譬如身高、脑量、骨骼与肌肉结构,可能就是在直立人阶段打下的基础。

  “郧县人”填补相关空白 

  高星介绍,世界上目前所见最早的古人类遗存距今约700万年,从距今200万年到30万年都是直立人阶段。

  在这漫长的时段,距今百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很少,就中国甚至东亚而言,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160万年到115万年间的蓝田人,但元谋人只发现两颗牙齿,蓝田人发现的头盖骨,下部骨骼缺失,且挤压变形严重。

  “三具距今百万年左右的郧县人头骨化石,显得尤为珍贵,三人成众,可以说,见证了一个直立人群。”高星称,之后,有距今七八十万年的北京猿人,到距今30万年左右,古人类演化到古老型智人阶段。高星认为,“郧县人”处于古人类演化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段,填补了东亚直立人演化史相关空白。 

  尤为难得的是,相较于30多年前出土的“郧县人”1、2号头骨,3号头骨保存更加完好,直立人形态特点更明确,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高星称,在人类起源、演化研究领域,脑量大小是进化程度的一个重要研究指标。“郧县人”3号头骨因形态基本正常,所能提供的性状信息更丰富,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与智人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提供了关键的化石证据。

  汉江流域古人类遗址富集世界罕见 

  古人类化石非常珍贵,是因人类尸骸在不被降解、不被动物吃掉,并及时掩埋,且有水进行物质交换、土壤酸碱度适宜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形成化石。这个几率非常小,而被考古学家发现的几率少之又少。

  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就是一件国宝。学堂梁子遗址已发现三具古人类头骨化石,且相距不远,还出土大量动物化石和石器。该遗址何以古人类遗存如此丰富?

  高星称,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汉江边,有水资源就会有动植物生存,水流还会搬运来石头,其中很多成了古人类制作工具的材料。考古出土的象、大熊猫、金丝猴等动物化石,则表明当时这一带温暖湿润,非常适宜人类和动物生存。

  此外,在学堂梁子遗址周边,还发现梅铺猿人、白龙洞和黄龙洞等古人类遗址,以及众多旧石器化石点。有学者认为,这种古人类遗址富集现象全国少有、世界罕见,表明汉江流域以郧阳为核心的区域是古人类起源、演化的重要区域,堪称重要的人类进化廊道。

  为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提供重要依据 

  高星介绍,有一种观点认为,东亚区域的直立人后来灭绝了,并不是我们真正的祖先,约20万年前从非洲起源的早期现代人,后来传播过来成为我们直系祖先。

  “但中国大多数学者结合最新考古成果研究表明,东亚区域的人类从直立人到早期智人,再到现代人是连续演化的,石器所代表的文化发展也是一脉相承的。”高星说,“所以我们认为,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应该是我们祖先的老家,是东亚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学堂梁子遗址三具古人类头骨化石的发现,为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讲好东方人类故乡先民演化和发展的故事,提供了关键节点的重要依据与信息。 


  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海冰 何宇欣 通讯员鄂文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