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科普动态

【中国科学报】失散4.38亿年的江夏鱼“两兄弟”终于见面

发表日期:2023-05-22来源:放大 缩小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盖志琨、赵文金等在《地质学报(英文版)》发表封面文章,报道了在江西九江武宁地区志留系下红层清水组中的真盔甲鱼类一新种——九江江夏鱼。这是继俊卿清水鱼和刺猬安吉鱼之后,在该地区志留系下红层中发现的第三个真盔甲鱼类新属种。

  九江江夏鱼在系统分类上属于盔甲鱼亚纲真盔甲鱼目曙鱼科江夏鱼属。该属模式种“后棘江夏鱼”的典型特征是中背孔前端向前延伸至头甲吻缘并使吻缘裂开,即裂吻。

  研究团队继去年在江西武宁为浙江安吉的网状安吉鱼找到亲兄弟以后,这次又在同一地点为湖北武汉的后棘江夏鱼找到了亲兄弟,而且两者的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江夏鱼与曙鱼、煤山鱼、清水鱼四者构成一个单系类群——曙鱼科。江夏鱼属以裂吻这一特征明显区别于曙鱼科其他三属,以发育中背脊进一步区别于曙鱼和煤山鱼。值得注意的是,裂吻这一特征最先发现在中华盔甲鱼科的裂吻鱼属中,中华盔甲鱼科是比曙鱼科更为进步的一个单系类群,这表明裂吻在真盔甲鱼目中至少独立起源了两次。

  除了裂吻之外,江夏鱼还平行演化出此前认为仅存在于多鳃鱼目和华南鱼目的特征,如头甲后部发育中背棘和中背脊,表明真盔甲鱼目在演化初期就已经做出了多种演化尝试,呈现出较高的形态多样性。

  系统古生物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为已灭绝生物的寻亲之旅,特别是找到了同一个属的几个不同物种的时候,堪称找到了该物种的兄弟姐妹,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地层意义,表明两个物种形成地理隔离不久,刚刚分化成两个新物种。

  古地理研究表明,4.38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以我国长江流域为主的华南板块曾是一片广阔的海洋,被称为扬子海。江夏鱼属在两地的同时发现表明,在志留纪早期盔甲鱼类可能通过上、下扬子海之间的九江海峡完成了跨扬子海的南北迁徙,从而使盔甲鱼类能够沿着扬子海北缘向东、西分别扩散至安徽巢湖和湖北京山。

  相关论文信息:

  DOI:10.1111/1755-6724.15009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3-05-12 第1版 要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