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之窗 >>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

古脊椎所赴加拿大取回中加科考标本并参加SVP会议

发表日期:2017-09-04来源:放大 缩小

  1986-1990年,受加拿大埃克斯泰勒(Ex Terra)基金会的资助,中国与加拿大两国古生物学家共同开展了中加恐龙合作项目在加拿大及中国发掘化石,双方约定共同研究,但标本所有权归属出产国。随后,中国产出的部分标本被运至加拿大进行合作研究,研究进展较为顺利,但时隔多年,这批标本仍滞留在加方。 

  经过共同协调,2017815日至22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刘金毅馆长一行3人,前往加拿大德拉姆黑勒(Drumheller)的Royal Tyrrell Museum,对滞留在该博物馆的中国标本进行了清点、登记、照相、分类、包装、借阅等程序性操作。 

  经过清点,共整理出标本208/盒(因碎小或粉末而无法计数),其中,随飞机带回国标本128/盒,随后由加方海运回国标本77/盒,加方因仍需研究而借阅标本3/盒。 

  这批标本中,有两件正型标本,分别为编号IVPP V10097的杭锦山东鳄(Shantungosuchus hangjinensis)和编号IVPP V10606的准格尔孙氏鳄(Sunosuchus jungarensis,头后骨骼);一件副型标本,编号为IVPP V10612的六方中华蚓蜥(Sineoamphisbaena hexatabularis)。这些标本均已随飞机安全带回国。 

  在整理标本期间,我方还同加方标本馆管理人员就标本管理过程中的编号、登记、标签、数据库、垫护、保藏环境等细节进行了交流。了解到对方人员分工是按照北美常用的流程式分工,即每人负责登记、数据库、保藏等标本管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编号方式由3段数字组成,每段数字代表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编号方式在灵活性上具有极大优势,但其产生背景对方却无人知晓;数据库是购买了在北美较为常用的Emu标本管理数据库,该数据库针对标本管理而开发,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但费用昂贵且个性化定制较难满足;因该地区湿度变化范围不太大,对方未考虑温湿度控制,但标本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断裂现象;将模式标本单独成库,在垫护材料上除日常使用较硬的泡沫板垫护外,额外增加特殊软质材料垫护。通过交流,较为深入的了解到对方处理问题的背景及方式。 

  822日至26日,3人顺路参加在卡尔加里(Calgary)举办的2017SVP会议,与Smithsonian Institutio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Field Museum的同行就标本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如标本的细节化管理如何更好的实现,传统分类方式与支序系统分类方式的在数据库中的调和等。 

  此次出访,在带回标本上超额完成了预期任务(22件);在标本管理上,与几个单位的同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交流,开阔了视野,学到了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 

  特别感谢加拿大国家自然博物馆吴肖春研究员在加期间提供的热情帮助。 

1. IVPP V10097 杭锦山东鳄(马宁摄) 

2. 部分待运回国标本(马宁摄) 

3. svp会场(马宁摄)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