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贾兰坡

  以下三篇文字,节选自科学出版社《追忆黄河象 一个考古人的手记》一书,作者谢骏义。谢骏义1938年生,196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曾任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  

  贾兰坡,中国杰出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和第四纪地质学家。早在学生时代上第四纪地质课时,我就知道了他的大名。1935年,他接替赴法国留学的裴文中先生主持北京周口店的发掘,于193611月连续发现了三个“北京人”头盖骨,名震海内外。后来,我又知道了他是从一个中学毕业生成长为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是一位刻苦进取、勤奋向上、靠个人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传奇式人物。 

  19733月,我到合水县勘察化石产地,与甘肃省负责文物工作的王毅在平凉话别时的情景,时时在激励着我拜见这位大师。 

  还是在象化石发掘工地上,每当下雨不能出工或河水阻断无法工作时,我除了学习哺乳动物化石知识外,经常翻阅贾兰坡等在刚刚复刊的《考古学报》上发表的《山西朔县峙峪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憧憬着如何向贾老求教开展甘肃省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如今,我来到北京,交待了兰州单位、同事托付的事务,就去拜访研究所里的这位科学家。 

  那时,贾兰坡研究员所在的第四研究室(人类室)还没有搬迁,仍在原古脊椎所办公楼的403室,与我们合水象研究小组的办公室仅一墙之隔。 

  197393上午,在郑绍华的带领下,我拿着王毅同志的信件,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来到贾老办公室。 

  当我把王毅的信递到贾老手里时,面对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我开始有些紧张,但看他那慈祥的面孔、热情的招呼,紧张的情绪很快就放松了。看完王毅的信,贾老询问我是那个学校毕业的,学什么专业。他还特意问我多大岁数,我回答三十五岁。他赞叹地说:“好年龄!”他勉励我好好学习,指出化石和地层是旧石器考古工作的左右手。他让我结合象化石的工作先从哺乳动物和新生代地层学起,后期再转向石器本身。 

  贾老还勉励我说:“甘肃是中国发现第一块旧石器的地方,东西很多,很有搞头。一个省有那么个人很重要。山西有了个王择义,就搞出了很多东西。”贾老希望我在象化石工作告一个段落后,专门来人类室学习,时间争取长一些,“先熟悉,再深入搞,然后再出去一下,不致回去丢掉。” 

  古脊椎所业务处对我进修的事很重视。半年之后,当他们了解到王毅给贾老有专门信件和贾老的态度后,通过人类室负责人邱中郎先生通知我,从次日(197337日)起正式转入人类室,由贾兰坡先生指导我进修旧石器时代考古。这天,邱先生还向我介绍了人类室的业务范围和人员组成等情况。 

  关于我在贾兰坡先生指导下进修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事,因为与黄河象化石关系不大,不再累述。这里只说说与黄河象化石有直接关系的一件事。 

  197413,贾兰坡经过我们摊放黄河象脚趾骨的217号房间。他进来看到我们正在摆弄象的脚趾骨化石时说:这个象化石材料很重要,描述后将是一个样板,别人都得跟你的比。”贾老的一番话,让我这个初学者认识到,甘肃合水县发现的象化石在古生物学研究上的意义,也意识到我们黄河象研究小组肩负的光荣重担。 

 

19747月谢骏义(右)跟随贾兰坡(左)在内蒙古大窑遗址考察(卫奇摄)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2号 邮编:100044 Email:bgs@ivpp.ac.cn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