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科学》杂志持续关注一件可疑的猎豹化石

发表日期:2011-03-07来源:放大 缩小

在2010年12月24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一篇有关化石造假问题的报道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邓涛等人曾质疑Christiansen和Mazák(笔名)于2009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件据称产自中国甘肃临夏盆地晚上新世黄土沉积的猎豹头骨化石,提出需要重新评估这项研究的价值。2011年3月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持续关注了相关的问题,刊登了Mazák和Christiansen的来信以及邓涛等人的评论。Mazák和Christiansen在来信中说明这件标本的颧弓和枕部确实是由石膏修补成完整模样,是化石贩子为了提高标本的商业价值而采用的不正当手段。邓涛等人在评论中指出,很高兴看到这一说明,同时也再次强调这件头骨是一个拼凑的化石。

Christiansen和Mazák在他们的文章中曾根据这件标本建立了一个新种柯氏猎豹(Acinonyx kurteni),并据此认为发现了最原始的猎豹。作为在临夏盆地工作多年的古脊椎动物学工作者,在仔细地读过这篇文章之后,邓涛当时就发现其唯一的依据是一件有严重问题的拼凑标本。随后在应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的采访评论中邓涛及时指出,邱占祥等人在2004年已描述了临夏盆地的一个猎豹新种临夏西瓦猎豹(Sivapanthera linxiaensis),而Christiansen和Mazák在其文章中竟然没有提到同一地区同一时代同一沉积中的同类化石,这实在令人惊讶,因为其新化石的年龄数据和地质信息正是引自邱占祥等人的相关文献,显然他们知道临夏西瓦猎豹的存在。邓涛说,如同Christiansen和Mazák在其文章中认同的那样,牙齿在猎豹的识别中具有非常重要的鉴定意义,而对比的结果显示,这个“新种”的牙齿形态和大小实际上都落入临夏西瓦猎豹的变异范围之内。邓涛立刻与化石保存单位的该文第二作者Mazák联系,希望通过对标本进行直接观察进一步确定真相,但Mazák当时拒绝了这一要求。

尽管如此,邓涛认为从其文章的插图也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这件标本的作伪之处:头骨的侧面照片清晰地显示颧弓不仅不自然地又高又宽,缺乏猎豹具有的突出的尖角状眶后突,而且还有与头骨拼接的明显界线,由此证明,颧弓不仅不属于这个头骨,甚至根本就不是食肉目动物的颧弓;枕部显然非原生而是人造的,枕面的方向如此不正常,以至于几乎成水平状态,其最低点直接与颧弓后端相连,如此一来几乎没有为鼓泡、乳突和副枕突留下任何位置;背面照片显示,顶骨区域模仿现代猎豹的头骨,由骨片粘接而成,但作伪者没有造出应有的顶嵴,从而露出了破绽;带矢状嵴的脑颅部分也模仿现代猎豹,由石膏塑造并上色,而顶部和枕部的一些大的圆形石膏斑和未上色部分清晰可见,头骨后部还有许多涂抹石膏的痕迹,说明其脑颅就是一个石膏模型;腹面照片显示,整个基枕部完全由石膏充填,因为这个区域过于复杂,作伪者没有办法仿造,所以在此处看不到任何解剖结构。

在多年的野外考察工作中,邓涛对临夏地区的化石贩子已非常了解,像这件猎豹头骨的作伪手段相当常见,他曾经看到过几百件类似的不同动物的“完整”头骨。一个没有经验的化石收藏者很容易上当,Mazák不幸就是其中之一。Christiansen和Mazák称这件头骨标本来自“和政”地点,年龄约为2.2~2.5百万年前。邓涛说,对来源不明的标本不进行地点和层位的调查核实是古生物研究中的大忌。事实上,和政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临夏州的一个县,那里至今也没有发现过黄土沉积中的哺乳动物化石。而所谓的“化石富集地点”确实存在,但位于临夏州的东乡县龙担地点,邱占祥等人已经在2004年发表了龙担动物群的专著,新种临夏西瓦猎豹就产自龙担,其材料包括两个带下颌骨的头骨和其他一些单独的头骨或下颌骨。

邓涛在该文发表后立刻给《美国科学院院刊》去信指出了相关的问题,杂志的回应称质疑应该有对标本的实际观察,这无疑是一个合理的建议。然而,如前所述,Mazák当时拒绝了邓涛等人观察标本的要求,质疑只好不了了之。由于最近在《科学》杂志的报道中邓涛提到了这件所谓的猎豹“新种”头骨化石,因此Mazák和Christiansen对这件事作出了正式的答复。除了确认颧弓和枕部由石膏修补外,他们谈到邓涛等人的质疑没有依据对标本的实际观察而只是通过发表的图片。邓涛则认为,尽管是Mazák自己当时不肯提供观察标本的机会,但文章的插图并非仅仅是立论的证据,同样也包含质疑的信息。另一方面,在与Mazák的交流中邓涛获悉,恰恰是该文的第一作者Christiansen没有对标本进行实际观察,只根据照片就写出了描述。Mazák和Christiansen在答复中还认为修补部分不影响其结论。邓涛的观点是,化石的修理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绝大多数标本都不是完整的。但是,作为科学的研究,修补部分必须要能明确识别,不能与真实部分相混淆,伪造或错误修理的部分一经发现必须从标本上清除。更基本的是,添加的修补部分不能作为研究的内容。然而,Christiansen和Mazák发表的标本上还保留着大量据说是化石贩子伪造的部分,他们不仅在其文章中描述了非原生化石的人工修补部分,还在其系统发育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中采用了修补部分的所谓“性状”和“变量”。邓涛最后指出,鉴于Christiansen和Mazák文章研究的是一件拼凑的化石,缺乏事实依据,因此所谓的猎豹新种以及由此而来的推论均不成立。

图1:对PNAS发表的“柯氏猎豹”头骨上造假部分的标注(邓涛供图)

图2:邱占祥等描述的临夏西瓦猎豹的头骨和下颌骨化石(比例尺=5厘米)(邓涛供图)

图3:临夏西瓦猎豹袭击短角丽牛(李荣山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