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版物 >> 古脊椎动物学报

学报文章下载

欧亚大陆东部新近纪气候与生物群变化——序言

2007年 第45卷 第2期:93~37

发表日期:2008-10-28李志恒来源:放大 缩小

作者:Caroline A. E. STRÖMBERG  张兆群

摘要: 欧亚大陆东部新近纪对于全面认识现代全球气候与生物群的形成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该地区在整个新生代不仅是动植物发源地,而且也是周围大陆之间的生物地理通道。有科学家提出在上新世/更新世期间该地区也可能是人类演化的中心。新近纪青藏高原的隆升深刻地影响了全球气温与降雨的分布格局,导致了亚洲季风的形成与加剧以及中亚干旱化。这些气候的变化推动了草原植被及相关生物群在欧亚大陆的扩展,以及晚中新世C4植物的生态扩张。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致力于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古生物学家们研究或修订了自20世纪早期以来发现的大量动植物化石并逐步纳入到数据库中,如NOW(欧亚大陆新近纪数据库)。新的发现不断填补着空间、时间以及分类上的空白。这些工作使得新近纪大尺度动植物群演化模式的研究成为可能。古地磁地层学的引入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年代标定,为长期困扰学术界的全球对比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时间标尺。大量新的手段,如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磁化率、植硅体以及有蹄类牙齿磨蚀分析等,为欧亚东部生态系统演化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定量分析方法被应用于气候变化的研究。尽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但是这项研究仍然处于开始阶段。化石地点的时间与地理覆盖范围还不理想,地层学框架仍然需要完善。因此,综合利用古生物学资料全面恢复古环境的研究工作还非常少。
   2006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上,我们组织了题为《欧亚大陆东部新近纪气候与生物群变化》的专题报告会,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来自亚洲、欧洲、北美的20余位专家汇报了各自的最新研究进展。学科覆盖沉积学、地层学、古土壤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海洋微体古生物学、古脊椎动物学、古植物学等。会后我们组织了这期专辑,发表其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尽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基本涵盖了主要的研究范围。

卷期:45卷 02期

  NEOGENE CLIMATIC AND BIOTIC CHANGES IN EASTERN EURASIA: PREFACE 

Caroline A. E. STRÖMBERG, ZHANG Zhao-Qun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