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版物 >> 古脊椎动物学报

学报文章下载

中国晚中新世陆相哺乳动物群序列:陕西蓝田的新证据

2002年 第40卷 第3期:165~176

发表日期:2009-01-15李志恒来源:放大 缩小

作者:张兆群  A. W. Gentry  A. Kaakinen  刘丽萍  J . P.Lunkka   邱铸鼎  S. Sen  R. Scott  L. Werdelin  郑绍华  傅铭楷

摘要:自20 世纪60 年代,陕西蓝田地区就以连续的晚新生代地层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成为研究中国晚新生代哺乳动物与地层划分对比的经典地区之一。李传夔等(1984) 根据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建立了灞河期,并与欧洲的Vallesian 期对比。邱占祥等(1990 ,1995) 认为化石证据不充分,而将其与保德期合并。近年来,黄土高原三趾马红粘土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红粘土沉积最早可能开始于约8Ma 前。因此,狭义的保德期可能只代表了晚中新世晚期,晚中新世哺乳动物分期的再划分问题又重新被提出。
    自1997 年以来,我们课题组在蓝田地区共发现52 个化石地点,其中的26 个含有哺乳动物化石,大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共计1666 件。经过详细野外地层测量,绘制了综合地层剖面,并将主要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地点对比标定到综合地层剖面上。经过对各门类化石的初步研究,以及对已有化石材料的初步修订,到目前为止,陕西蓝田灞河组共计发现哺乳动物化石45 种,蓝田组20 种。
    新的化石证据表明,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完全不同于典型意义上的保德三趾马动物群。大哺乳动物化石以灞河三趾马与贾氏三趾马为代表,牛科化石组合在种级甚至属级上有明显的区别。大量的陕西转角羚羊,小型的ProtoryxDorcadoryx 以及Gazella cf . G. lyderkkeri 等,与三趾马红土中常见的Urmiatherium-Plesiaddax , Sinotragus-Protoryx , Gazella gaudry-Gazella dorcadoides 等形成了明显的对比。食肉类化石较少,但灞河组中巨鬣狗化石与保德期Adcrocuta-Hyaenictitherium-Ictitherium 组合仍有明显的差异。另外,灞河组中的鹿科化石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均明显较少。小哺乳动物化石面貌更有别于我国已知晚中新世组合,如内蒙古二登图、甘肃灵台等。已发现的19 个种中,除部分为新属外,还有3 个属( AbudhabiaMyocricetodon Progonomys) 是在我国的首次发现。蓝田组底部(红粘土之下) 发现的与保德动物群相当的大量化石材料表明,动物群组合的转换时期发生在灞河组与蓝田组界线附近或稍早。根据孙东怀等(1997) 的古地磁解释,蓝田组红粘土沉积开始于约6.8Ma 前,推测此转换过程可能稍早于7Ma 。基于以上新的化石材料与详细的地层学工作,灞河期将有可能重新被启用,而保德期虽然还没有详细的生物地层学工作,但其时代应当晚于灞河期,只代表晚中新世晚期。
    灞河期与保德期之间发生的动物群生态类型的转变显示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与欧洲、西亚等地区不同,晚中新世气候环境与生态类型的变化并不是从相对湿润的森林环境向干热的草原环境的转变,而是从干热的草原向相对湿润的森林草原转变,推测有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起的东亚季风气候体系的改变,尤其是夏季风加强有关。
    另外,蓝田地区以及黄土高原红粘土沉积研究资料还表明,沉积类型的变化(河湖相沉积向风成土状堆积转变) 既受全球变化的影响,又受到地方环境的控制。

关键词:陕西蓝田,晚中新世,哺乳动物群序列,环境变化

卷期:40卷 03期

相关附件下载中国晚中新世陆相哺乳动物群序列:陕西蓝田的新证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