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版物 >> 古脊椎动物学报

学报文章下载

安徽怀远第四纪古菱齿象化石

1977年 第15卷 第4期: 278~286

发表日期:2009-05-04李志恒来源:放大 缩小

作者:刘嘉龙

摘要:诺氏古象、纳玛古象和德永氏象的化石在我国分布较广,对第四纪地层有相当重要意义。1972年12月在安徽省怀远县茨淮新河治淮工程中,由涡阳县民工发掘出两具比较完整的象类化石,此外还有杨氏水牛和一些鹿角化石。化石均在含结核的砂层中,初步分析岩相是一南东-北西向的古河床,化石被钙质结核包裹,形成较良好的保存条件。砂层上、下沉积拉度均变小(见图2,据谢万明同志材料),自上而下分层为:
    5.土壤层。                                                                1米±
    4.黄、灰绿色亚粘土                                                    3米
    3.含钙质结核的冲积砂(细砂),偏底部含古菱齿象化石。    5米
    2.灰绿色砂质粘土,厚度不详。
    1.黄色亚粘土,未见底。
    化石发现于河岸以下约9米深处。象类化石根据特征观察应属纳玛象诺氏亚种,现较通用的名称为Palaeoloxodon naumanni,其中包含一个新亚种。除分类和古地理、古气候的意义外,化石保存程度和数量是国内已有报道中最完整的。由于材料有一些积累,笔者于本文中也试图初步综合淮河一带这类象化石的资料,以供进一步讨论。

卷期:15卷 04期

相关附件下载安徽怀远第四纪古菱齿象化石


 

 

附件: